首页 >资讯参考 >

花百万留学回国后成全职儿女:是啃老还是新生活方式,得看父母的底限

发布日期:2023-05-18 17:14:07 来源:凤凰网 分享

最近,“全职儿女”成了不少人讨论的话题,甚至被称为2023年最火的“职业”之一。

网络上对它的解释是:一种新型脱产生活方式。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会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,同时保持学习,尝试找到职业目标、考公考研上岸。一句话精辟总结就是:全职儿女,啃老了,但也没有完全啃。


(资料图)

图片来自网络

也就是说,这些“全职儿女”视自己为“打工人”,老板就是自己的爸妈或者祖辈,主要的劳动内容就是“陪伴”和“做家务”,基本属于居家办公。

有的人是拿工资的,爸妈付“工资”或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,甚至帮子女缴纳社保。有的则是没有工资,但包吃包住。

还有人这样总结全职儿女的工作内容:相亲相当于商务洽谈,参与多次相亲相当于忙于应酬,以满足父母期待诸如考公考研等作为主线业务,间或需要24小时在线为父母提供情绪价值,把反向给父母画饼视为生存法则,每周末视情况放假……

图片来自网络

有人就在小红书上po出了自己作为“全职女儿”打工一天的时间表:

图片来自小红书

什么是真正的“全职子女”?

对于“全职儿女”的出现,网友的观点主要分为两派:一派认为,就是给“啃老”换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说法而已,一些年轻人以照顾父母为由回家“蹭吃蹭喝”,其实是为了逃避职场压力;

另一派认为,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,选择做“全职儿女”没什么不好,做父母的保姆不仅省去了请保姆的费用,也比自己打工挣得多,还不用起早贪黑地在外奔波。

图片来自新浪微博截图

据红星新闻报道,在豆瓣上有一个名为“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”的小组:该小组已经汇聚了近4000名“打工人”。

图片来自豆瓣截图

在此说姐要提醒读者注意“全职儿女”的定义,其实它包含了两个层面:第一,“子女会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”。这些子女并不是躺着在家啥也不干,而是通过陪爸妈聊天逛街,有的甚至照顾父母三餐和起居,来换取工资或享受包吃包住的权利。

第二,“同时保持学习,尝试找到职业目标、考公考研上岸”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种“暂时”的状态。“全职儿女”并不是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去一辈子依赖父母,而是在寄居父母家里的同时,坚持学习,进行自我提升。一旦找到职业目标,考公考研成功,就会脱离“全职儿女”的状态。

弄清楚这个概念之后,们就会发现自媒体上一些自诩为“全职子女”的人,充其量只能算是贴着“全职子女”标签的“伪全职子女”。

或许在这样的前提下,我们在评价“全职子女”这一新鲜事物时就能更理性和客观,也更有针对性。

花费百万留学,最后成为“全职儿女”

说姐还发现,成为“全职儿女”的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。

第一种:因考研考公落榜或失业,回家当“全职儿女”。

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,加上就业环境的不景气,考公考研竞争激烈,在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情况下,不少大学生成为了“全职儿女”。

近日,《凤凰周刊》发表的一篇名为《985硕士在家做“全职儿女”:我没有啃老》的文章里,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。

周磊是东北一所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。2021年,周磊毕业之后,铁了心要考公务员。在第一次考公失败之后,周磊无奈回到老家继续备考。

父亲对留在家里考公的周磊提出了要求:必须承包家里大多数家务,包括做饭、打扫卫生等。这些活不白干,父母不仅每月给他2000元工资,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,给他交社保。

图源:Pexels

周磊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。“不答应的话,我爸让我出去住,不能再靠家里。” 然而,他从小没做过家务活,连煤气灶怎么开都不知道。

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期里,周磊跟着爸妈学会了做饭、整理、收纳和打扫。他意识到,那些平时看不见的家务,做起来甚至比读书还累。

实习期结束后,周磊正式上岗。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,为父母准备早餐。父母离家后,他开始刷碗、打扫卫生等。中午父母不在家吃饭,他就给自己简单做点饭。下午短暂的学习后,他得在父母下班前做好晚饭。如果父亲晚上应酬喝多了酒,他就负责开车接父亲回来。此外,他还有个重要任务,就是晚上陪妈妈去跳广场舞。

和周磊有类似情况的人还不少。此前,一位找工作不太顺利的毕业生就在网上晒出了家长发给自己消息,直言“我妈喊我回家做全职女儿啦”。

图片来自网络

第二种:海归回国,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成为了“全职儿女”。

和第一种类似,还有一类人也是因为工作暂时没有着落,成为了“全职儿女”。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在国外拿着高学历的海归一族。

比如一位网友就表示,她认识一个英国本硕毕业、拿着QS50院校一等学位回国的小姐妹。

然而,当她花了百万出国留学并学成归国之后,秋招却接到的全是拒信,因此已经在家做了小半年的全职子女。

而在自己的朋友圈里(估计以留学生为主),成为全职子女也占了好大一部分。

因此,她也不由发出了“我不知道为何海本海硕的录用率这么低,留学生除了继承家业就只有做全职子女了吗”的疑问。

图片来自小红书截图

图片来自小红书截图

一位留学生曾晒出她和朋友的对话,朋友说起自己成为“全职女儿”后的日程表:“早上九点起,洗漱遛狗到十点,厨房溜达一下帮帮忙,吃饭、午睡到三点起来遛狗,然后又是厨房帮忙,吃完饭,拿快递,看电视,睡觉。”

图片来自小红书截图

按照这位留学生的说法,如果海归正在为秋招烦恼,还不如找一份全职儿女的工作来得方便,还自嘲“啃老可以一啃解千愁。”

第三种:陪伴家人是刚需,和拿不拿工资没关系。

如果说前两种回家当“全职儿女”的人,更多的是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,被迫成为了“全职儿女”。那么第三种人更多的则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你情我愿,属于自愿性质的,有的甚至不拿工资。

在小红书上,一位自称“36岁还单身”的上海女孩就晒出了自己成为“全职女儿”的原因:“3岁开始住校,10岁出国,30岁才真正和家人一起住。至今单身,就选择了陪伴家人。”

图片来自小红书截图

这位女生自称“没拿工资”,父母“包吃包住就已经很感恩了”,她还表示:“本来没打算一直住,毕竟一个人漂泊惯了,但真的看到父母年纪大了,手机不会用,网购也容易上当,就先住一起。慢慢得,因为这三年情况特殊,结果一住就是五年。”

对于一些说她“啃老”的人,她反击道:“我觉得不要去评判不同人的活法,和父母一起就是啃老吗?那不管父母,离家很远的就是弃老吗?”

她还说:“现在很多80后都结婚生子了,没什么时间陪伴父母。如果单身,我觉得多陪陪父母挺好的,不成为他们的负担,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情绪价值和时间。”

图源:Pixabay

在《凤凰周刊》还采访了一位叫陈嘟嘟的云南女生,她也是一位不拿工资的“全职女儿”。

此前,陈嘟嘟在成都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。在房地产业景气的时候,她每月能挣到五六千元,甚至上万月薪。但后来因为疫情和房地产业下滑,她拿到手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,而光租房就得花掉1600元。

无论在精神还是经济上,陈嘟嘟的压力都越来越大。今年1月,外公去世后,她索性辞职回了云南老家。

陈都嘟在家并非当甩手掌柜,她通常会做一顿晚餐,白天打扫一下房间和院子的卫生。“干完这些之后,就泡上一杯茶,坐在院子里刷刷手机,学学外语,俨然一个退休老干部。 ”

图源:Pexels

但她坦言,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。“同龄人都在工作,我还是有失落感与孤独感的。”陈都嘟也期待自己能忙起来。除了做好全职女儿外,她还会拍摄一些短视频发到自媒体平台,想以此获得流量,并顺便宣传下家乡。

最近陈嘟嘟的父母也提出:“希望她能多学点东西,在老家考个编(制),为日后的安稳生活做打算。但陈都嘟对考编没兴趣,她最理想的状态是,‘自己做点小生意,能糊口就行’。 ”

“全职儿女”迟早要下岗,请了解父母的出价

就如说姐在前面所说,真正的“啃老”和“全职儿女”最显著的一个区别是:“全职儿女”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。

因此,几乎每个“全职儿女”都清楚,自己早晚有一天会“下岗”。毕竟,这种和父母建立起的“雇佣”关系能维持多久,不仅考验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基础,也与父母的经济能力息息相关。

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、职场作家薛菲力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“全职儿女”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,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
图片来自B站视频截图

在薛菲力看来,从法律上来说,父母是没有义务供养成年子女的,当你成为“全职儿女”之后,在某种形式上,父母就是你的“老板”,必然要行使一些老板才有的“话语权”。

那么,“父母渐渐会对你提出很多要求,比如多做点家务,比如对行为以及消费习惯的要求。”其次,时间期限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。时间越长,产生的矛盾几率也就越大。

图源:Pexels

在这个问题上,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标准。有的父母可能认为,孩子在家里做一辈子的“全职儿女”也很开心(如果按照这种情况,子女就慢慢从“全职儿女”过渡到“终生啃老”了);也有的父母可能会有接纳子女成为“全职儿女”的时间期限,比如一年,或者两年。

前文提到的一边在家考公务员一边当“全职儿子”的周磊,他的父亲就对儿子当“全职子女”有时间上的要求。

在周磊第二次考公前,父亲就表示,只给他做一年的 “全职儿子”当缓冲,如果二次考公失败,就要求周磊搬出去租房子、找工作。

遗憾的是,周磊第二次考公也失败了。但直到今年4月,父亲还没让周磊从家里搬走。这几天,父亲又告诉他,“可以继续考公,但必须先找个工作,做什么都可以。”

图源:Pexels

因此,薛菲力也提醒那些已经成为“全职儿女”的年轻人,要衡量自己的“上岗”时间,了解父母的出价,不要一味地消耗父母对我们的容忍和爱。

在说姐看来,父母也应该适当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。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,甚至在孩子还没出社会闯荡前,就以“心疼孩子太苦太累”为理由,主动提出“要养孩子一辈子”,这无形当中给孩子铺好了一条退路。

也许有的年轻人就因为这条退路的存在,失去了向上攀爬的动力,只想着躲在父母的“温柔港湾”里。时间长了,他们就更不愿出去经历风雨,最终沦为了真正的“啃老族”。

无论这些“全职儿女”最终的去向是脱离“全职儿女的身份,回归原本的生活轨道,还是成为了“终生啃老族”。我们始终要清楚一点:父母不可能护我们一辈子,在这个世界里,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。

Ref:

1.《凤凰周刊》:《985硕士在家做“全职儿女”:我没有啃老》

2.B站:《全职儿女,你了解父母的出价吗?》

作者:Olivia,精英说作者,旅居海外多年,两个娃的宝妈,关注各类与教育相关的话题。

标签: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太平洋兽药网 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